一. 崗位名稱
安全與風控管理專家
二. 崗位核心價值
1. 風險體系搭建:構建覆蓋客戶、陪跑員、平臺,三方的安全風控框架,降低運動傷害、法律糾紛、數據泄露等風險;
2. 合規降本:通過專業協議設計、專業保險產品對接、責任劃分機制,減少平臺潛在賠償損失,提升運營合規性;
3. 輕量化合作:以兼職形式提供專業服務,按實際交付成果付費,亦可探索深度合作形成戰略合作伙伴的潛能。
三. 崗位職責
1. 安全協議與權責劃分體系設計
1.1協議編制:制定《用戶協議》《陪跑員入駐協議》《三方安全承諾書》,明確:
?陪跑員與客戶的責任邊界(如客戶突發疾病時的處置流程、陪跑員未履行安全提示的責任);
?平臺與客戶的權責(如平臺審核陪跑員資質的義務、客戶隱瞞健康狀況的法律后果);
?三方事故處理流程(傷害鑒定、責任認定標準、賠償協商機制)。
1.2場景化條款:針對戶外跑步特殊場景(夜跑、極端天氣)增加專項條款(如夜跑,雙方需佩戴警示燈、極端天氣自動取消訂單的規則)。
2. 第三方保險方案定制與對接
1.1第三方保險產品與實際應用的保障檢驗;
1.2設計分層投保方案(用戶單獨購買、平臺批量投保陪跑員、套餐捆綁銷售);
1.3理賠流程優化:建立保險報案-定損-賠付的標準化流程,對接保險公司開通綠色通道,縮短客戶/陪跑員的理賠周期。
3. 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合規
1.1隱私政策制定
?起草《用戶隱私保護協議》,明確用戶運動數據(GPS 軌跡、健康指標)的收集范圍、使用目的及存儲期限;
?設計陪跑員信息加密機制(如接單時僅顯示用戶脫敏后的基礎信息,禁止私下泄露聯系方式)。
1.2合規審查: 定期審計平臺數據收集接口(如小程序權限申請是否超范圍),確保符合《個人信息保護法》及行業規范。
4. 風險評估與應急處理機制
1.1風險清單梳理:
?識別戶外跑步核心風險點(運動損傷、交通安全、突發疾病、設備故障、糾紛投訴),制定《風險等級矩陣表》(可能性×影響程度);
?針對高風險場景(如陪跑員與客戶夜跑、陪跑員帶跑未成年人跑步)設計專項管控措施(如強制要求雙人同行、家長簽署免責協議)。
5. 應急預案編制
1.1制定《安全事故處理手冊》,明確:
? 分級響應機制(輕微擦傷/中度扭傷/心臟驟停對應的處理流程);
? 三方溝通話術(平臺客服、陪跑員、客戶的事故通報口徑);
? 證據固定指引(現場照片、醫療記錄、溝通錄音的存檔要求)。
6. 合規性審查與流程優化
1.1制度審計:定期檢查陪跑員入駐審核流程(如健康證明、運動經驗背書是否齊全)、平臺安全提示是否到位(小程序啟動頁風險告知、訂單確認頁安全須知);
1.2行業對標:跟蹤體育服務、共享經濟領域的監管政策(如《體育賽事活動管理辦法》),及時調整平臺規則。
7. 法律支援與糾紛調解
1.1案件支持:
?為平臺處理用戶投訴、訴訟提供法律建議(如代理律師推薦、證據鏈梳理);
?設計 “小額糾紛快速調解通道”(賠償金額≤5000元時,由專家出具責任認定意見,促成雙方和解)。
1.2培訓賦能:為陪跑員提供安全合規培訓(如《如何避免服務中的法律風險》《緊急情況的正確處置流程》),降低人為失誤導致的風險。
四. 任職要求
1. 專業背景
1.1五年以上風險管理、法律合規或保險精算經驗,至少兩年運動/戶外/體育服務行業從業經歷(如曾任職于運動平臺、保險公司健康險部門、體育賽事公司);
1.2熟悉《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體育法》及共享經濟平臺合規要點,持有法律職業資格證、風險管理師或保險從業資格證優先。
2. 實戰經驗
1.1有運動領域風險管控成功案例(如曾為某跑步APP設計安全協議,使糾紛率下降;或為戶外俱樂部定制保險方案);
1.2具備三方權責劃分實際操作經驗(曾參與過類似平臺的責任認定標準制定,或處理過運動傷害責任糾紛訴訟)。
3. 行業認知
1.1深度理解戶外跑步場景風險(如膝蓋損傷常見原因、夜跑交通安全隱患、用戶突發疾病的黃金救援時間);
1.2了解陪跑服務流程(從用戶下單到服務結束的全鏈路風險點,如匹配機制、服務中溝通、售后處理)。
4. 跨領域整合能力:擅長將法律條款、保險產品、業務流程三者結合,輸出可落地的風控方案(而非純理論文件);
5. 溝通協調能力:能向非專業人員(陪跑員、客戶)清晰解釋復雜的權責條款,推動風控措施落地。
五. 薪酬模式
1. 基礎服務計費(按項目結算)
1.1協議編制/修訂;
1.2風險評估報告;
1.3保險方案定制;
1.4應急手冊/培訓課件。
2. 效果導向獎金
1.1糾紛率下降獎勵
1.2保險賠付率優化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