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風土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為一家專業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規劃設計公司。公司項目類型涵蓋文物修繕、保養維護、搶救加固、消防安防展示利用、環境整治的測繪與設計;文物保護規劃、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歷史文化村落保護與利用重點村規劃、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歷史文化街區、鎮村綜合保護利用工程規劃與設計;歷史建筑維修設計、仿古建筑、文化景觀設計、文化展示、立面整治設計;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編輯、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材料編輯以及專業圖書編輯;航拍、文化遺產數字化等。
公司擁有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乙級資質,證書編號為1102SJ0001,業務范圍為古建筑、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保護規劃。現公司主要設計人員均持有文物保護工程責任設計師證書。
2014年至2015年,完成近百個項目,完成并順利審批通過國家文物局文物消防安全百項工程之嵊州市崇仁村建筑群消防工程設計方案。專業圖書方面,繼《杭州市歷史建筑構造實錄(民居篇)》出版后,又受托承擔《杭州市歷史建筑構造實錄(公共建筑篇)》的編輯,于2016年5月出版。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編的《中國傳統民居類型全集》,公司負責浙江民居分冊浙東民居的撰寫,于2014年10月出版。
2016年至2023年,完成超兩百余項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項目,同時積極開展文化遺產數字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讓高新科技賦能文物保護,采用數字化測量替代傳統手工測量;嘗試在文物的三維實景模型上進行修繕設計(逆向BIM設計);采用數字化技術構建修繕前后的三維實景模型,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工程檔案。將數字化應用與傳統展覽相結合,全面承擔文峰高聳尋覓武義古塔的展覽,其數字化成果武義三根半塔,在武漢大學、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大疆行業應用等舉辦的2021年文化遺產數字化無人機貼近攝影測量大賽中獲得二等獎,并接受《中國測繪》雜志訪問,并在武漢大學貼近攝影測量技術與應用培訓班進行交流分享。完成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安全應用場景建設“揭榜掛帥”試點項目,嵊州市崇仁村建筑群消防安全數字化應用模塊建設項目,并通過驗收。2022年被評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設計方面,嵊州市甘霖鎮蒼巖村基成臺門整體平移工程,先后被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中國新聞網、浙江衛視、鳳凰網、澎湃新聞及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學習強國等各大媒體報道,公司項目負責人接受浙江衛視的采訪,相關新聞四次被央視播出公司多個設計項目入選2021年浙江省第三屆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金華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優秀工程,榮獲“匠心杯”。參編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歷史建筑修繕與利用技術規程》(DB33T1241-2021)和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標準《歷史建筑保養維護規范》(DB3301T 0338—2021)、《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導則編制規范》(DB3301T 0379—2022)及《歷史建筑檔案建設規范》(T ZS 0108—2020)、《歷史建筑測繪質量成果規范》(T ZS 0109—2020)、《歷史建筑保護工程設計文件編制規范》(T ZS 0126—2020)等。承擔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浙江鄉土古建筑壁畫保護前期研究、浙江宋塔調查研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等多項課題研究。獲得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一種古建筑墻體遷移方法、石牌坊頂升糾偏裝置發明專利2項,一種古建筑檁條臨時加固裝置、一種古建筑斷裂石梁原位頂升加固裝置、一種古建筑石構件鋦釘式錨固裝置等12項實用新型專利。
一方水土,育一方風尚,養一方人;一方人,成一方風尚,就一方水土;注重鄉土之文脈,運用自然之道法,成就和諧之水土。風土人,風土設計,專注文化遺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