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工作職責
結合行業特性,聚焦物聯網設備關鍵物料的質量管控,具體職責如下:
物料檢驗執行
檢驗標準制定:根據物聯網產品特性(如傳感器精度、通信模塊穩定性),制定或優化來料檢驗規范,明確關鍵質量參數(如元器件耐溫范圍、PCB板阻抗值)。
抽樣與檢測:
按AQL(可接受質量水平)標準執行抽樣計劃,使用萬用表、示波器、LCR測試儀等工具檢測電子元器件、通信模塊等物料性能。
對關鍵物料(如5G模組、高精度傳感器)實施全檢或加嚴檢驗,確保符合RoHS、REACH等環保及安全標準。
記錄與報告:完整記錄檢驗數據,生成IQC檢驗報告,對不合格品進行標識、隔離,并按流程處理(退貨、特采、返工)。
質量問題處理
異常跟蹤:對檢驗或生產反饋的物料質量問題(如模組通信中斷、傳感器漂移),協調供應商或外協廠分析根本原因,推動整改并驗證效果。
責任判定:區分來料問題與制程問題(如焊接不良導致元器件失效),通過數據分析(如不良率統計)支持質量追溯。
流程優化與數據統計
數據分析:統計來料批次合格率、PPM(百萬分比缺陷率),輸出周報/月報,為供應商評級(如A/B/C級)提供依據。
流程改進:提出自動化檢測方案(如引入AOI自動光學檢測設備),優化檢驗流程,減少人為誤差。
庫存與退料管理
庫存抽檢:定期抽檢長期庫存物料(如超過6個月的電容、電阻),避免因氧化、受潮導致的性能下降。
退料處理:判定生產線退料責任歸屬,更新檢驗標準以預防問題復發(如增加ESD防護要求)。
二、專業工作要求
物聯網企業來料檢驗崗位需具備以下能力,以適應行業技術密集、供應鏈復雜的特點:
專業技能
物料知識:熟悉物聯網設備常用物料(如MCU芯片、RFID模塊、天線)的質量標準與檢測方法,了解5G、NB-IoT等通信協議對物料的要求。
工具使用:掌握常規檢測工具(如熱成像儀、網絡分析儀)及可能涉及的專用設備(如高低溫試驗箱、鹽霧測試機)。
行業標準:了解ISO 9001、IATF 16949等質量管理體系,以及物聯網產品相關認證(如CE、FCC)。
工作經驗
行業經驗:具備1-3年制造業或物聯網行業來料檢驗經驗,熟悉抽樣檢驗理論(如MIL-STD-105E)及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項目經驗:有參與供應商審核(如VDA6.3過程審核)或質量改進項目(如六西格瑪DMAIC)經驗者優先。
素質能力
數據分析能力:熟練使用Excel、Minitab等工具進行統計分析,識別質量趨勢(如SPC控制圖)。
溝通協調能力:與供應商、生產、研發等部門有效協作,推動問題閉環(如8D報告)。
適應能力:應對物聯網技術快速迭代,持續學習新技術(如邊緣計算、AIoT)對物料質量的影響。
三、物聯網行業特殊性應對
技術導向:關注物聯網技術趨勢(如LoRaWAN、Zigbee),理解新技術對物料質量的影響(如低功耗設計對電池壽命的要求)。
供應鏈復雜度:物聯網設備常涉及跨領域物料(如通信模組+傳感器+電池),檢驗需覆蓋多學科知識(如電子、機械、軟件)。
可靠性要求:物料需滿足特定環境適應性(如工業物聯網設備需耐-40℃~85℃溫差),檢驗需包含可靠性測試(如高溫高濕試驗、振動測試)。
接受物聯網專業優秀畢業生,優秀者薪資面議!